时间
时间由过去、当下、未来三个部分组成。更好地对待时间需注意以下几点(Lindvall提出):
- 生活在当下
- 严肃对待时间
- 留意自己拥有的空间并享受它
- 反思自己和其他人的时间视角
- 从现在出发连接过去
- 并不完全沉浸于过去
- 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
- 平衡计划和非计划的时间
- 视未来存在于当下
- 对未来保持积极的态度
第一步,就是看清自己对未来的计划。一是长远未来计划,二是近期未来计划。当两者冲突时,也就是近期未来计划因某些原因停滞不前。加上周边事物的诱惑,例如游戏电视剧微博等,会从而产生拖延症。解决方式有两个:
- 具体化未来目标(例如:5年后的自己在做什么?具体如何做才能走向这个目标?)
- 降低近期未来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(例如删除游戏,定时关闭电视等)
要学会把时间放到值得做的事情上。什么是值得?就是不重复性劳动。平时生活中最爱做的事情就是短半衰期事件,比如刷微博,看电视等。但是每天都重复一次,得到内心的快感同时,每天的自己都是一样的。长半衰期事件,比如学习,训练某项技能,运动等,虽然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效,但是长远角度来说每天的自己都是不一样的。有时候,甚至这类事情会长期保持,今后的发展就有着更多的可能。
记住一句话:人物是杜撰的,匆忙是假装的。信息爆炸是浮躁的,要辨别信息噪音,警惕泛滥的资讯。具体做法是利用时间,阅读经典。这是最保险最稳妥的做法。
选择
以人生最高目标作为第一原则,作出最好的选择。说白了,就是高标准,严要求。
你内心真正渴望的是什么?搞清楚了追求,那么以后再做选择,就会容易得多。
这个追求是可以随着时间改变、提升的。随着人的阅历不同,看到的东西不一样,追求的也就不同。
追求是人自己格局的体现。格局可分为:盲众,逐利者,理念人,以及至善之人。人生苦短,及时行乐,这是盲众的信念,追随当下潮流文化,眼界主要靠亲朋好友。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,是逐利者,遵从丛林法则,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。理念人追求真理,对某个或多个领域有深入的理解,毕生为了追求和捍卫真理。至善之人对社会整体有责任感,对历史现状都有着深入的理解,具备专业知识,以增进人类福祉为最高目标。无论是什么格局,什么目标,都应该从自身的内心出发,去选择。
未完待续。